编者按:日前,国家卫计委宣布在已批准的5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类别基础上,新增5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类别。至此,共计10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被纳入社会投资领域。以产业视角,健康界特推出“
援引国金证券数据,从2009 年到 2015 年,美国医疗影像诊断市场从 46.6 亿美元扩张到 87.1 亿美元。其中,40%的市场贡献来自于独立影像中心。
8月10日,国家卫计委宣布,将在已批准的5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类别基础上,再新增5类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类别。至此,共计10类第三方独立医疗机构被纳入社会投资领域。
已批准5类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类别包括: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宁疗护中心。新增5类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类别包括: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消毒供应中心、中小型眼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
上述10类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行业现状如何?市场空间有多大?竞争优势与业务协同前景是否明晰?只有深入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基于此,健康界将聚焦该话题,开展系列专题报道,带您摸清门道、看清方向。
独立设置医疗机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三方独立医疗机构”,是独立法人单位,独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援引国家卫计委的公开数据,截至2016年5月底,北京、上海等22个省份共设置323家医学检验实验室(社会办309家,占95.7%),共完成医学检验4.6亿例次;北京、浙江、江西3个省份共设置6家病理诊断中心(社会办4家,占66.7%),共完成病理诊断205万例次;上海、浙江、江西等5个省份设置9家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社会办8家,占88.9%);山东、河北、江西等5个省份共设置57家血液净化机构(社会办比例100%),完成血液净化24.7万例次,患者血液透析平均费用降低17.3%。
根据各地试点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国家卫计委自2016年下半年起,相继印发4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其中,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由市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设置审批,血液净化机构须由省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设置审批。(文末可下载附件)
2017年2月9日,国家卫计委发布《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及管理规范(试行)》和《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明确安宁疗护中心是通过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为疾病终末期患者在临终前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护和人文关怀等服务,以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离世的医疗机构。(文末可下载附件)
2017年2月28日,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国家卫生计生委令第12号),确定增加“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宁疗护中心”5类医疗机构类别。
时隔近六个月,到8月10日,国家卫计委宣布新增5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类别,具体细则仍在制定中。
关于路径,国家卫计委指明了方向,即:连锁化、集团化发展,与区域内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建立协作关系,为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服务。这一战略性指引实际上明确了第三方独立医疗机构关于发展定位的3个问题:发展方向,合作伙伴,服务对象。
在发展方向上,通过连锁化、集团化的规模发展,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不仅能够形成技术发展优势,提高抗风险能力,还具有价格采购优势,并有利于数据积累、传输和挖掘,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以血液透析中心为例,费森尤斯(Fresenius Medical Care,FMC)作为全球血透行业的领头羊,除经营门诊透析中心外,还研发制造全产线的血透产品。这种“一条龙”模式使竞争对手望尘莫及。参照其2016年年报,截至2016年底,FMC的透析产品应用已遍及全球120个国家,且其在全球45个国家共布局3624家透析诊所,2016年全年为30.8万透析患者提供4650万人次透析治疗。
在合作伙伴上,与区域内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建立协作关系,既可为第三方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又能以强大的医疗服务能力,为第三方独立医疗机构的患者安全保驾护航;更能对第三方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进行监督。
仍以血液透析中心为例。国家卫计委明确要求:第一,血透中心10公里范围内必须有具备急性并发症救治能力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并与其签订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患者救治的医疗服务协议,建立绿色通道,保障转诊畅通;第二,血透中心应当与区域内至少一家具有血液透析慢性并发症诊治能力的综合医院建立协作关系,与其签订血液透析慢性并发症患者诊治的医疗服务协议,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双向转诊通道。此规定一方面凸显国家对第三方血液透析中心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一方面也体现大型公立综合医院对于第三方独立血液透析中心的能力补充和安全保障意义。
在服务对象上,面向基层一方面符合推进分级诊疗的改革初衷,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基层市场需求量庞大的考虑。鉴于第三方独立医疗机构拥有高效、高质、低成本等优势,基层医疗机构通常不会再自建检验科、影像科等辅助科室。
正如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所言,基层医疗机构数量极为庞大,不可能要求所有医疗机构都开设检验、影像、病理等科室,原因在于专业人员不够且医疗质量很难保证。比如,对于基因检测等高端检验技术,每家医院的业务量一般不会太多。因此,设置第三方独立检验机构,将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也更便于把控质量。焦雅辉举例称,香港写字楼里一般会有很多诊所,但患者检查会去第三方机构,大家共享医疗技术上的资源。
从目前国内的市场份额来看,公立医院仍处于绝对强势地位,第三方独立医疗机构力量较弱。不过,有分析认为,第三方独立医疗机构市场正呈现出市场集中度低、行业整合需求较大、亟需龙头企业引领的局面。
以健康体检中心为例。援引《2016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2015年我国参加健康检查的人数为3.85亿,仅占当时全国总人口数的27.98%,却形成了940亿的市场规模,可见市场潜力巨大。而这940亿的市场规模中,大约5000家公立医院的体检服务占据82.6%的市场,第三方体检机构仅有17.4%的市场份额。在第三方体检市场中,美年健康收购慈铭体检后,稳坐第三方体检市场龙头交椅。而且,根据矽亚投资数据显示,美年健康与爱康国宾两大行业巨头,只占第三方体检市场36.2%的份额,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再来看看血液透析中心。根据《中国卫生发展绿皮书》,目前我国血透市场规模约为225亿。如果比照发达国家水准,还有1200亿的市场成长空间。而东方证券的研究报告则显示,目前国内约有3637家血透中心,主要集中在大型公立医院。对于我国庞大的患者人群来说,现有血透中心严重供不应求。广阔的市场空间亟待第三方独立医疗机构开拓。
在医学检验实验室方面,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显示,2015年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在中国医学检验市场占比约为3%,上升空间巨大。在第三方医学检验市场中,现有的四家龙头企业占据75%以上的市场份额。它们分别是:迪安诊断、金域检验、艾迪康、达安基因。其中,迪安诊断和金域检验近几年的成长速度极快,营业额拥有超过30%的年增长率。
在巨大的市场潜力背后,还可看到相应业务类别全产业链的变化。例如,随着第三方独立医疗机构的蓬勃发展,相关医械产品面对的市场环境也要大变。营利性的第三方独立医疗机构或将取代公立医疗机构,成为重要的终端购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