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太原7月11日消息(记者郎麒)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1到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同比增长3.4%。作为电煤保供的重要通道,大秦铁路今年累计运量已经突破80亿吨。这一纪录凝聚着众多铁路科研人员躬身实践、辛勤耕耘的智慧和汗水。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重载铁路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于永生就是其中之一。
2019年初,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太原局集团公司开启了“新一代重载组合列车无线同步操控系统”的攻关。这个重担落在了于永生团队的肩上。重载技术开发投入大、周期长,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沉淀和技术储备。于永生和团队按照先易后难、分阶段实施的策略,先后完成了自主化同步操控系统技术方案论证与评审、样机研制、机车改装、试验方案评审等工作。2019年9月,于永生及团队按照技术试验大纲,开始对19大项、37小项、200余个环节逐一进行测试。
技术试验并非一帆风顺,任何微小疏漏都有可能影响系统的控制逻辑的有效性甚至导致动态试验出现行车事故。其间,在一次系统“背靠背”试验中,出现了从控机车与主控机车无法实现同步的状况。同步性是安全开行组合列车的基础。于永生及团队先是将目光放在了主控机车上,将10余项判定和执行条件逐一梳理后,依然没有找到“症结”。之后,他们转换思路,在从控机车逐个项点反复排查。最终,他们完美解决了问题,主、从控机车实现了同步控制,所有静、动态试验内容顺利完成。
大秦铁路有60%是山区坡道,线路环境复杂,线路最大海拔落差超过一千米,驾驶2万吨重载列车对司机提出了极高要求。《两万吨重载列车模块化操纵办法》是重载司机安全平稳操纵的作业指导书。为评价列车操纵情况,快速培养更多高质素的重载司机,2017年,于永生受命开展重载列车操纵评价技术研究。
为理解个性化的重载列车操纵经验,并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数值参数,于永生数次添乘机车,将景生启等优秀重载司机和行车管理人员精心制定的模块化操纵办法按照起车、调速、过分相、停车、电空循环制动等操作进行分类。他将其中约束性条款进行分解,形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值评判指标,并在实践中不断对评价指标参数优化完善,保证评判标准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为了确保数据采集过程中不对机车其他系统造成干扰,于永生深入研究机车通信原理和技术,按照数据源类型针对性制订数据采集方案。在进行机车操纵数据采集方法研究和地面分析软件开发中,他从操纵评价、统计分析、错误数据识别过滤计算等方面进行反复尝试,不断完善,使之更加适应现场运用实际。多年来,于永生主持或参与了20余项与铁路运输现场需求密切相关的科研成果,在保障铁路运输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于永生说,“立足于铁路科技创新这个广阔舞台,我将不断为中国铁路重载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